蓝冠噪鹛为何安家婺源
”
位于婺源县星江河上游的秋口镇石门村,是一个可以写入《世界鸟类史》的村庄——蓝冠噪鹛在20世纪一度被人们认定已经灭绝,直到2000年5月24日婺源鸟种调查组成员郑磐基、洪元华在该村水口林中发现它小巧而灵动的身影。
蓝冠噪鹛。葛东升/摄
一
“蓝冠、黄喉、黑脸、褐腰,啼声清脆悦耳”的蓝冠噪鹛再次出现,吸引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专家的关注。
经过鸟类专家的考证梳理,蓝冠噪鹛的身世才慢慢浮出水面:蓝冠噪鹛的初名为黄喉噪鹛,雀形目,画眉科,噪鹛属,标本是由法国植物学家古尔图瓦(F.Courtois)于1919年间在婺源采集标本时得到的,随后依据标本命名了一个新的亚种。此后,无论是在婺源,还是在婺源的周边地区,都没有再出现过该种标本的采集记录。
1993年,林业部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曾收到一份来自英国的电报,称“英国鸟类保护协会在一批从中国进口的画眉鸟中,惊奇地发现混有一只世界濒危鸟类黄喉噪鹛”,同时还附有一张黄喉噪鹛的照片。而转发这份电报的是中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。专家分析认为,“那批混有黄喉噪鹛的画眉,来自江西婺源的可能性较大”。
蓝冠噪鹛。葛东升/摄
二
2000年6月1日,人民日报以《销声匿迹八十载、山林寻它千百度—一黄喉噪鹛重现婺源》为题,刊发了消息。正是这条新闻,引起了世界自然保护组织和国内外鸟类专家的关注:
2001年4月,德国动物物种与种群保护协会主席罗兰德·沃思博士一行,专程赴婺源实地考察黄喉噪鹛,并签订了为期3年的合作协议,每年提供4000美元的专项保护资金。
2001年10月,世界自然基金会(WWF)把婺源黄喉噪鹛自然保护小区的建设列入“中国珍稀物种保护小型基金”项目,资助5000美元用于黄喉噪鹛自然保护小区建设。
2002年10月17日,美国“福特汽车环保奖”组织者将自然环境保护项目一等奖授予了“婺源黄喉噪鹛保护小区建设与保护小区功能研究”项目。
2003年4月,香港观鸟团一行15人专程到婺源考察黄喉噪鹛。
2007年4月24日,婺源县林业局就黄喉噪鹛项目与英国北英格兰动物学会(NEZS)、德国动物物种与种群保护学会(ZGAP)、法国动物物种与种群保护学会(CEPA)、英国利兹市鸟类公园(LCBC)继续签订合作议定书。
一个被鸟类学家认为很有可能灭绝了鸟种——蓝冠噪鹛,就这样飞向了国际协作保护之路。根据鸟类专家多年的跟踪调查,蓝冠噪鹛虽在婺源秋口石门、鹤溪、太白曹门、湖田、五店等地均有集群现身,但总数却一直没有突破250只。
蓝冠噪鹛每年4月在婺源现身,8月初又神秘消失在人类视野,在此期间会完成产卵、孵化、育雏的全过程。至于其他时间在哪栖息,仍是一个未解之谜。
而蓝冠噪鹛在世界上的保护级别却逐渐升级:2007年,国家鸟类保护联盟将其列入世界急危物种名录;2019年,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.1——极危(CR)。
在婺源石门村水口,香樟、枫杨、槠树、枫香、糙叶树连片成林。1993年,婺源县就在石门村划定面积330公顷为自然保护小区,列入全县193个自然保护小区之一(193个自然保护小区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,总面积达10.98万公顷)。
在石门自然保护小区,有蓝冠噪鹛、鸳鸯、寿带、黄鹂、冠鱼狗、星头啄木鸟、大斑啄木鸟、小灰山椒鸟、黑冠鹃隼、虎斑地鸫、领角鸮、普通翠鸟、山斑鸠、蓝喉蜂虎等40多种鸟类栖息。
蓝冠噪鹛。葛东升/摄
三
在石门村民居的墙上,赫然写着《爱鸟护鸟倡议》:“鸟儿拥有森林,生命才有依托。人们希望在绿色中生活,鸟儿渴望在森林中唱歌。在此,我们共同倡议,主动学习,积极宣传鸟类保护知识和《野生动物保护法》,牢固树立生态保护意识,营造爱鸟护鸟的浓厚氛围……从现在做起,从我做起,为鸟儿的安全栖息繁衍提供有力保障。”
不断努力下,石门已成为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中心区。随着鸟类博物馆、研学基地的建成,石门也受到更多人关注。
2022年12月10日,在加拿大蒙特利尔《生物多样性公约》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(COP15)上,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,让世界人民进一步认识了婺源的蓝冠噪鹛。这是江西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成功实践。
实际上,婺源拥有82.64%的森林覆盖率,山清水秀、林木茂盛,是名副其实的鸟类天堂。数据显示,婺源野生鸟类由2012年科考调查时的286种,增加到2023年的356种,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3种、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62种。山清水秀的婺源,不仅跻身全国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,还成功入选“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”。
开启观鸟之旅,发现自然之美。为了一睹蓝冠噪鹛曼妙的身姿,聆听其清脆悦耳的鸣声,越多越多的游人走进蓝冠噪鹛的故乡婺源石门村,这也更加增添了石门人呵护鸟类家园的信心与决心。